在成長的過程,「情緒」常被冠上負面的標籤。彷彿是在告訴我們擁有情緒、展現情緒是不好的行為,像是男生則常被告誡男兒有淚不輕彈。因此我們漸漸習慣隱藏情緒,深怕被別人發現我們有情緒。就像是迪士尼電影「腦筋急轉彎」,Sadness總是被嫌棄,好像全部的情緒中只有Joy才是好的。最終電影讓我們學會,適時的示弱和展現自己的情緒,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今天想要分享『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我得到的收穫。如果你對於了解「情緒」有興趣,歡迎繼續看下去唷!

購買金額:NTD 300 (博客來)

 

甚麼是童年情感忽視?

童年情感受到忽視的成年人在外觀上可能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他們對於自己地基裡頭的缺陷卻沒有察覺,對於童年對自己的一生有什麼影響也沒有概念。大家有興趣可以到這個網站自我檢視自己的狀況,如果你勾選「是」的選項越多,就代表童年情感忽視對你有著越大的影響。

可以把童年情感忽視想像成房子的地基,如果你的地基不穩,即使最後蓋成了一棟房子,還是會有隨時倒塌的可能。因此童年情感忽視就是在說明那些在「情感上」被忽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的行為。而正因為他們是「被忽視」的行為,是童年時期沒有被說出來、沒有被觀察到、沒有被記得的事情,因此很難察覺到,就這樣日積月累慢慢的影響著我們。

 

🤔 童年情感忽視常見的行為表現

若是有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有下面的行為特徵,書中最後一章節也有針對各個行為去提供修復的建議作法:

  1. 空虛感:感受不到情緒,就像是在外面的世界看著自己。覺得身體有個空洞,但又說不上為何會這樣。
  2. 反依賴:害怕依賴別人或是避免尋求他人協助,在親密的關係中會感到不自在。
  3. 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天賦和興趣,並放大自己的缺點。常常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4. 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別人會評價你為很好的傾聽者。腦海中常有一個聲音來指責你的錯誤和缺點。
  5. 罪惡感和羞恥感:有時會無理由的覺得憂鬱、難過或憤怒,習慣壓抑或逃避感覺。
  6. 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容易對自己生氣、厭惡自己。
  7. 極力想隱藏真實的情緒:即使和親近的人也無法敞開心房,害怕如果別人親近你,就會不喜歡真正的你。
  8. 無力滋養別人和自己:有時別人會說你很有距離感、傲慢、情緒化。不喜歡被別人需要,或是需要別人的感覺。
  9. 缺乏自我紀律:覺得自己懶惰、做事經常拖拉,很難在期限內完成工作,且自我紀律不足。
  10. 無法察覺情緒或了解情緒:容易不耐煩,常搞不清楚別人為何會有這些行為,你和朋友間缺乏深度和內容。

 

🤕 如何修復童年情感忽視?

書中提到可以透過下面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開始學習辨識並掌握自己的情緒,並透過情緒帶來的力量,引導你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

  1. 了解情緒的作用與價值:肯定「有情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每一種情緒存在皆有其目的。
  2. 辨認並說出你的感覺:透過有意識的辨認自己目前的情緒,來開始學會掌握情緒。
  3. 細微的覺察並記錄你的感覺:常常問自己「我現在有甚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4. 接受並從感覺中找到能量:三原則 - 感覺沒有對錯、感覺之所以存在,一定有其理由、你有能力調節情緒。
  5. 有自信的表達你的感覺:學習運用文字來描述你的感覺,適當的表達出來。
  6. 和親人朋友分享你的感覺:學習建立伴侶間更多的親密感,讓彼此的情感能有所連結。

 

🙋‍♀️ 我的小小心得

這是一本非常淺顯易懂的書,讀完之後只覺得當父母真的不容易。

但這本書也並非是寫來讓你怪罪你的父母,而是提供一些方法工具讓你先了解你自己是否有童年情感忽視的問題,以及你是屬於哪一種類型,最後提供好上手的工具幫助你修復這樣的問題。

雖然書中提到的練習方式看起來很簡單易懂,但真的練習起來是需要耐心和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內心。每次我自己練習時,一開始光是要描述情緒就遇到困難,後來的連結也常常會讓我想起過往被忽略或被壓抑的感受,做完練習會需要額外的時間平復自己的心情。

如果你也陷入情緒的難題中,或者遇到困境時,常常會下意識的責怪自己,覺得自己一無四處,很推薦可以花些時間閱讀這本書,嘗試從書中的練習開始做起。也許你會發現掌握情緒帶來的力量。

若你沒有這方面的問題,這本書也是一本不錯的孩童教養參考書,幫助你意識不同行為在教養過程中可能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

arrow
arrow

    雪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