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會著重在書面文件Resume, Essay和Letter of Recommendation(LoR)的準備,針對Video Essay、Time Written Essay和面試之後會再出另一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唷

 

📜 Resume - 利用「量化 + 成效」,重新思考你的工作價值

這次的準備過程,對於我的一大收穫是在履歷的撰寫上。我自認為我已經很會寫履歷,先前也常有學弟妹或是同事來請我幫忙看履歷給回饋。但這次的準備,再次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寫好一份履歷。總共來來回回改了8次,最後才塵埃落定,就知道這個過程肯定是不容易的。

因為要把所有的經歷塞在一頁,而且我換過了4間公司,算是比較多的。因此每個項目都力求精簡,必須去蕪存菁。一開始一定是會寫超過一頁,而過程中顧問會一直反覆問你做這件事情是否有為公司帶了什麼效益或是什麼量化的成果。加上顧問並非HR專業,因此對於HR很習以為常的字不一定能夠理解。而顧問也說MBA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技能是能把事情講得清楚。所以透過來來回回的文字溝通,慢慢的消除彼此的認知落差,最後則是仰賴顧問的專業,用更精簡的方式來表達一件事情,終於把將近6年的經驗以及一些課外活動和學歷塞在一頁。

過程中,最痛苦的就是去思考成效,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啊我就做很執行面的東西,是要怎麼跟公司營利有掛鉤,但其實換個角度想,你來做這件事情和其他人來做有甚麼不同。舉例來講,如果你是做招募的,你的效率更好,可以更快的找到合適的人,這其實也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指標,你的職缺填補率比同事快10%。因此在寫履歷的過程中,也讓我重新思考我每個工作的意義和成效。

 

🏳️‍🌈 Essay - 展現你的樣貌,別低估自己的故事的吸引力

在寫Essay的時候,我最主要的收穫是用例子來說故事,這應該也是國外習慣的溝通方式,先講結論,再用一個短例子輔助說明。就拿Rotman的Essay來講,我會先說我的Spike Factors是甚麼,然後開始舉工作和生活的例子來佐證(STAR原則)。另外提到Why Rotman時,也會舉說我在工作上遇到甚麼困難,或是我的能力缺口是甚麼,然後學校的甚麼資源可以幫助我填補我的缺口。

在撰寫的過程中,展現出你的價值觀和讓Adcom感受到你是一個真實的人,其實很重要。因為工作上的經歷或考試成績其實從你的履歷和GMAT考試成績就可以知道。因此,我在整個Essay撰寫中,使用了大學期間球隊的例子、工作中扮演勞資爭議溝通橋樑的例子,跟生活中參與平權運動的例子,來讓Adcom感覺到我這個人的特質和價值觀,也順勢連結到我選擇Rotman的原因。另外在闡述Why Rotman時,如果事先有先跟現任學生、校友或Adcom聊過的話,很適合把這個寫上去,來顯示你對於這間學校是有做功課的。像是我那時候有先跟幾位台灣的現任學生線上聊過,因此就會特別帶到說我,誠如XX(現任學生)的建議,我加入學校後會透過上XXX的課程或參與XXX社團來精進我的XXX能力。關於如何和這些學生或校友建立連結,我之後再寫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目前的心得。

最後,Rotman的Essay會有一個項目是你可以選3張照片來展現你的Spike Factors。雖然不是必要,但會建議還是挑選一些你覺得可以彰顯你特質的照片。讓你的故事搭配圖片後,更活靈活現。我最後挑選了我大學在球隊比賽獲獎、參與平權小蜜蜂跟參加藍圖導生計畫的圖片,來表達我在團隊領導、推展平權跟持續進修的特質。

 

🧠 LoR - 事前的溝通並幫助主管回憶過往很重要

找推薦者這件事情真的要盡早開始,心中通常會有2-3個覺得合適的人選,一般會是你覺得之前相處起來還算愉快的主管,盡量在你決定要準備申請文件之前就先邀請他們,有些推薦者會需要你先擬稿,有些則偏好自己寫。目前加拿大的學校是由學校系統發出填寫連結給你提供的推薦著信箱。因此一定要掌握好推薦者的填寫狀況,確保他們在截止日期前填寫完畢。第一間學校的話,我的時程會抓申請前一個月確認好相關的內容。後續系統寄出信件後,會再通知推薦者留意收信,然後掌控推薦者的填寫狀況。後面的兩間問的內容大同小異,整個時間就可以縮短許多。

以往常被灌輸說要找位高權重的人來當你的推薦者,但跟幾位學校的Adcom接觸後,發現他們其實並不是那麼在意推薦者的職位,他們更重視的是這位推薦者是否能如實反應你過往的工作情況。因此最好是能找你的直屬主管,或是跟你在某些專案上有密切往來的主管為主。這樣這些主管也才能真的回答推薦信的問題。推薦信的問題網路上都可以找到,通常準確度都很高。像是推薦信多會詢問說你覺得被推薦者的強項和弱項,如果沒有實際和這位主管有密切的工作往來,很難給出明確的例子。

另外補充一個小資訊,大部分學校其實也會鼓勵應徵者要和推薦者「溝通」推薦信的內容,適時的提醒對方你做了那些厲害的事情。個人覺得推薦信是幫助你補足履歷和Essay尚未能提到的亮點,盡量不要和你的履歷和Essay使用相同的例子。

 

🤔 總結:準備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對話的旅程

這3個書面文件算是除了準備GMAT以外,第2花時間的項目。和準備考試不同,這些準備文件其實都是一種自我對話和檢視的過程。我前後花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準備,之所以會花這麼久除了是中間和潤稿顧問的修改,每個文件都至少來回改了7次以上。另一個原因,準備這些素材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去問自己過去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以及你到底想要呈現給Adcom甚麼樣的人生故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再次慶幸自己在過往一直有定期檢視自己履歷的習慣,也會針對每段工作的成果做紀錄。因此,比較不會有因為已經離開公司,所以相關的量化成效無法拿到的問題。我覺得在準備這些文件的過程中,也是讓你再次和自己確認:你到底為何想要到加拿大讀書,以及為何你要讀貴桑桑的MBA。算是辛苦但我覺得很有收穫的一個過程。

 

更多加拿大MBA申請文章

[MBA申請] Rotman MBA 申請 - 重點時程規劃與心得

[MBA申請] Rotman MBA 申請 - GMAT 650分準備 (A2 GMAT)

[MBA申請] Rotman MBA 申請 - 顧問推薦 洛大衛Admissions Consulting

[MBA申請] 影音資料&面試準備 (Video, Time Written, Interview)

[MBA申請]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Rotman MBA 申請 - 書面準備 (Resume, Essay, LoR)

[MBA申請] 加拿大學生簽證及co-op工簽申請 | New IRCC Portal手把手教學

arrow
arrow

    雪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